回首頁

SPECIAL REPORTTelling Story by Lighting
耀眼節慶 用燈光說故事

千年以前,當火被人類發現之後,火花變成為冬日的取暖來源,光亮則成為暗夜中的希望。即便在 21 世紀,尋求光的本能仍舊驅使著人們在黑暗與寒冷時朝向光走去,極致藝術等級的創意展現,歌頌著光的溫暖與美麗,也成為每年寒冬時節的精彩節期盛典。本期將帶你走訪世界各地的光之慶典,享受屬於光影的華麗演出。
Text by 董昱 Translation by 蔡舒湉 Photo by Shutterstock、董昱

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中,節慶越來越成為人們形塑其文化特色的重要時節。歡騰、說笑、親友齊聚一堂,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創造屬於大家的回憶。多元又熱鬧的慶祝方式,讓人們感受溫暖與團聚的同時,也讓社群的邊界重新被界定;正是因為我們享有共同的集體記憶,節慶才會成為可能。在各式各樣的慶典活動中,燈光藝術也開始成為一種表現方式,為節慶的記憶增添了耀眼的五光十色。

結合聲光創意的跨年大戲

在歡樂的倒數聲中,台北 101 的煙火秀一直是台灣人對於跨年的共同回憶。2017 邁入2018 的跨年中,台北 101 為了與環保的潮流接軌而降低煙火的使用,引入了視覺上更具有表現力的 LED 燈光屏幕「T-Pad」,讓觀眾能夠在更為環保的慶祝活動中,感受台灣的美學與震撼。

台北 101 在竣工開幕的 2004 年,第一次以煙火作為跨年活動的形式,而這樣的活動形式也在國人日漸高漲的環保意識中,開始有所轉變。在最高峰的時候,曾經在跨年活動上施放了 3 萬多發的煙火,逐年遞減之下,如今已經減少到 16,000 發,減幅將近 50%。為了滿足視覺享受與環保的需求,台北 101 與廠商合作,以一張大面積的 LED 燈網作為新的演出舞台。這面燈網由間距 25 公分的 LED 燈泡所構成,掛在高樓大廈的外面發光時,遠看就像是一面固定的跑馬燈。這面燈網讓台北 101 的建築立面轉變成一個顯示的屏幕,讓台北 101 的聲光效果出現了更多的表演性與可能性。

台北 101 將這片燈網命名為「T-Pad」,代表了 Time、Taipei、Taiwan 等意涵。T-Pad 的誕生,除了給民眾新年倒數的時間(Time)感,也同時代表著一個向世界展示台北和台灣的窗口。有別於煙火的抽象線條,LED 的燈網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不僅能夠在上面打上具體的字樣,LED 的色澤變化也讓新年大秀的演出更為精湛。因為 T-pad 的建置,台北 101 在寒冷的年底,成為了一個溫暖的對話平台;民眾只要在網路上將自己的新年新希望發送到指定的網址,這些願望就會轉換成能夠在 T-Pad 上顯示的內容。短短一個月內,T-pad 累計了超過 20 萬人次的許願,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觀看、等待自己的願望出現,無形中慢慢的拉近了高樓與人們的距離。

為了讓 T-pad 能夠發揮特色,台北 101 也與中華文化總會、以及擅長聲光演出的導演進行合作。再參考了無數國外的高樓大廈表演之後,T-pad 決定以建築的紋樣,將台灣人習以為常的鐵花窗、玻璃、花磚等元素加以融入。經過了設計的巧思與轉化,設計團隊將字樣設計成窗花的模樣,在 T-pad 上面成功製造出了不同的視覺效果,為台北 101 賦予了截然不同的質地。台北 101 此時成為了一個台灣傳統的展示雕塑,讓觀眾可以看見台灣深厚的文化,重新凝聚了人們對於傳統的認同。

台北 101 的跨年煙火,從本來 30 秒的煙火慶祝儀式,轉變成觀光和旅遊的重要指標。在知名旅遊網站 Trip Advisor 上,台北 101 是台北第一名的地標,而台北 101 的新年大秀則是排行榜中的第三名。台北 101 相信,它們的指標性不僅來自於大樓建築本身,更重要的是以台北 101 為舞台的演出和創意。建築的高度可以被超越,但是在文化與環保的軟實力上,台北 101 將持續作為世界的最高標準,帶領台灣接受世界的掌聲與肯定。

每年台北101的新年大秀,吸引全球注目。
杜拜哈里發塔,從建築本身與建築周圍同時射出 LED 光線,隨著音樂律動,成為哈里發塔嶄新的跨年聲光演出。

世界高塔的燈光大戲

同樣是世界級的高樓大廈,今天世界最高樓的「哈里發塔(Burj Khalifah)」也是杜拜跨年大戲的舉辦地點。哈里發塔是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境內的摩天大樓,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人工建築物。總高 828 公尺、169 層樓,哈里發塔從 2004 年 9 月開始施工,一直到 2010 年 1 月才正式啟用,總體造價高達 15 億美元。造價昂貴的哈里發塔,本來其實是以「杜拜塔(Burj Dubai)」為名。由於興建過程中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當時的杜拜塔一度面臨資金調度不足的窘境;最後是在阿布達比的酋長哈里發的協助之下,才得以完成興建。為了感念哈里發的金援救火,大樓興建完成之後於是改以酋長之名命名。

哈里發塔不僅在技術上有許多突破,可想而知,也為杜拜帶來許多經濟上的觀光效益。竣工開幕之後,哈里發塔也成為杜拜地區跨年的重頭戲。2011 年開始,哈里發塔就開始以煙火秀的方式慶祝新年。不管是串聯其他周邊的經典建築,還是與海域結合施放煙火,哈里發塔的煙火秀一直以來就象徵著杜拜的奢華與豪邁。2017 年時,哈里發塔施放了超過8 分鐘的煙火表演,吸引了將近 200 萬人在杜拜觀賞。

運用了高達 800 多公尺的塔身,哈里發塔的煙火有著更多變化,卻也造成環境更大的負擔。濃厚的煙霧時常遮蔽了視線,讓人無法看清高樓建築本身,只能在煙霧中看到一閃即逝的煙火。也因此,2017 年底,哈里發塔官方就絕口不提煙火兩字,引發媒體與社群網站上的激烈討論。果不其然,倒數進入 2018 年之後,清晰又具有時尚感的 LED 光線,從建築本身與建築周圍同時射出,隨著音樂律動,成為哈里發塔嶄新的跨年聲光演出。

事實上,早在 2015 年,哈里發塔就已經打破世界紀錄,打造了最大的 LED 照明門面。雖然當時的跨年活動然是以煙火為主,但可見哈里發塔對於光線的運用和設想,在更早之前就已經奠定基礎。2018 年哈里發塔的的跨年聲光大秀,主辦單位更找來專精於光雕投影設計的比利時公司 Dirty Monitor 負責。這間公司不僅參與製作了今年杜拜跨年夜的燈光展演活動,也曾經是世界各大光雕藝術活動的參與設計者。

能夠在短短一年內取消煙火施放的傳統,讓哈里發塔與設計團隊背負著更大的輿論壓力,好在 2018 年的聲光秀沒有讓人感到絲毫的失望。在這場演出中,人們首次不用在煙霧中窺探建物,而是能透過光線的設計與安排,清楚看見哈里發塔的線條。設計單位也充分運用塔身的造型,以光雕製作出變幻莫測的奇幻圖樣,少了煙霧的干擾,哈里發塔的光雕秀點亮了新的一年,也證明環保與娛樂之間的巧妙平衡。

紐約時報總部舉辦了「降球儀式」,也就是紐約跨年最主要的觀賞項目。

紐約時報廣場的新年閃耀

百老匯上的劇院、大型電視的宣傳、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廣告,時報廣場上五光十色的繁華景象,是紐約曼哈頓的標誌,也是美國大都會的最知名象徵。也正是在一個如此具有意義的空間中,讓這裡的跨年活動,成為世界最為矚目的舞台之一。

時報廣場的命名,來自於紐約最有名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20 世紀初,當時紐約時報的發行人將報社的總部,遷移至本來稱為的朗埃克廣場(Longacre Square)的新建物之中。沒有多久之後,紐約時報廣場在 1904 年正式更名,大型廣告看板的數量也開始增加。1907 年 12 月 31 日,紐約時報總部舉辦了「降球儀式」,也就是紐約跨年最主要的觀賞項目。儘管紐約時報 1913 年之後就不再此辦公,但降球儀式已經成為紐約時報廣場最具代表性的新年儀式與活動。

所謂的「降球儀式」,其實是一個由沃特福德水晶(Waterford Crystal)出品的水晶球,從高處降到時代廣場地面的過程。這個儀式其實起源自英國港口的「時間球」。19 世紀中葉的英國,會在港口懸吊一顆巨型圓球,這顆球每到正午 12 點整就會落下,讓遠在海上的船員可以藉此校準船上的時間。從時間球到時代廣場的水晶球,不僅延續了時間校正的意義,也代表著紐約與大西洋的歷史。

這顆巨大的水晶球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在 LED 燈泡問世以前,早期降球儀式所使用的球主要由木頭、鐵架、以及 100 多顆燈泡構成。這顆最早的時報廣場球已經於 2008 年退役,改為今天這顆由三角形水晶拼成的水晶球,原本的球則是在時報廣場的遊客中心展示,象徵著時報廣場的起源。2018 年,沃特福德水晶公司將水晶球上的 288 片水晶,加入了 3 萬多顆 LED 燈燈泡。這些燈泡能夠發出各式各樣的幻彩流光,據說連在外太空都能看見。此外,水晶球目前已經能夠呈現出多達 75 億種的圖案,有如萬花筒一般,水晶球能夠隨著時事或氛圍有不同的樣貌。在跨年當天,水晶球落下之後,主辦單位也會從附近的高樓撒下紙花、施放煙火,為新的一年帶來熱鬧的起點。

除了五光十色的降球儀式,時報廣場的跨年之所以每年吸引大量人潮,另外一個原因在於其繽紛的光線與氛圍。與世界上其他大城市的規定相反,時報廣場是紐約唯一在規劃法令內,要求業主「必須」懸掛亮眼宣傳版的地區;也因此,這裡宣傳版的密度,與拉斯維加斯可相比擬。這些廣告看板的燈光與色彩,讓時報廣場的跨年活動更為繽紛,百老匯、音樂廳、特色旅館,各式各樣的看板以獨特的姿態和內容,一起烘托著時報廣場上的跨年喜悅。

《 延伸閱讀 》
  • Light Up the Dark台北 101 點燈傳愛
  • Telling Story by Papercutting剪出透光的幸福 楊士毅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