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ExploreART EXHIBITION IN TAIPEI 101
走進台北101 發現公共藝術國際村

身為具有獨特意義的台灣地標景點,台北101 不僅代表經濟發展的指標,也是匯聚人文資產的藝術中心。
從裝置藝術的規劃,到Gallery 101 的設置,這座高樓美術館以藝術文化展現自身內涵,更成為促成藝術外交的國際平台。
Text by 董昱    Photo by 施純泰、邱如仁

2004 年開幕之後,台北101 成為台灣第一個完全根據「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完整設置公共藝術的企業。「透過公共藝術的設置,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來參與這個空間、與大樓發生更多的互動。」台北101 企業品牌傳播部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劉家豪說。集合了美、英、德、法、台、港等國的藝術家與團隊,台北101 締造了台灣公共藝術設置的紀錄,也因此成為國內外別具意義的大樓空間。

藝術 讓視界更寬闊

2004 年年底,台北101 正式對外開幕。精采的煙火、大量的參觀人潮,讓台北101 成為當時最為熱議的關鍵字。也就在這個時間點,台灣通過「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要求一定規模的企業體和空間,必須依比例設置公共藝術作品。這個制度的初衷,一方面是希望企業可以和人文藝術領域的創作者,建立制度性的回饋與支持;更重要的,也是希望改善公共空間的品質,讓藝術家有更多發揮的機會。

「設置公共藝術的初衷,是希望讓民眾可以感受到台北101 的開放。我們相信,這裡不是一個只為少數人服務的空間。」劉家豪分享,台北101 的高聳外觀、以及商辦為主的使用性質,容易讓民眾產生距離感。也因此,最初在設計建築物的時候,設計單位就保留了許多公共空間,讓民眾能夠在其中自由穿梭來往。此外,台北101 也提撥了超過總建築費用千分之五,成為國內在公共藝術設置方面,預算規模最大的國內企業。

「我們不只希望國際藉由台北101 看見台灣之美,也希望讓來到這邊的人,感受到台灣社會在藝術方面的活力。」劉家豪繼續說道,在規劃之初,台北101 和台北市文化局花了很多時間討論,為了讓藝術品均衡地散布在建築物的內與外。台北市文化局也找來台灣與世界各地優秀的公共藝術家,將這裡打造成公共藝術的國際村。只要來到台北101 漫步一圈,任何人都能在這裡享受到跨國際的藝術體驗。

台北101 就是一個美術館

「對於經營者而言,台北101 就是一個美術館,從內而外都有豐富的藝術元素。」劉家豪表示,如果將台北101 的空間視為一個展場,背後所蘊含的策展理念就是緊扣著「豐富」這個主題。台北101 所代表的意象也是如此,這裡,不論是代表國內經濟命脈的證券交易所、或是國際間商業往來的交匯處,台北101 是一個台灣與世界之間的月台與介面。這樣的意象讓來自各地的藝術家擁有清楚的象徵語彙,創作者得以不偏離主題地萌發各種想像,最後各自以藝術作品表述。

位於大門入口處的作品《印信》,其實就是藝術家所表現的祈福意涵。以工整的九宮格進行排列,格子中漂亮的中華文化字樣既是美麗的圖騰,也是祝福的詞彙。「對於往來101 的人來說,沒有人不希望被賦予滾滾的財運。」劉家豪介紹,《印信》出自於香港藝術家張義之手。張義以銅器為材質,將「漸晉、咸升、臨豐、履泰、師乾、觀震、謙益、恒頤」等字樣烙印在作品周圍、中間則以「永寶」壓陣。黃銅的材質與錢幣有所呼應,祝福的字樣則給人福祿雙全的感受,如此大器的作品,不僅祝福建築物、使用者、觀者,也具象描繪了企業主「誠信」為基石的立業意念。

穿過《印信》的祝福,左手邊廣場則擺放著德國藝術家蕾蓓卡.洪(Rebecca Horn)的《陰與陽的對話》。單從名稱來看,陰陽的觀念來自中國深厚的文化傳統。藝術家以代表「陰」的鏡面、以及代表「陽」的望遠鏡,對映出互相映照的視覺體驗。同樣都是鏡面素材,「陰、陽」與「外看、內觀」互相對位,也象徵著台北101 接軌世界與台灣的特殊位置。「這些鏡子反映了台北101 在國際金融世界的地位,也代表台灣與世界的關係。這裡能夠看見世界的不同樣貌,也象徵著對於未來趨勢的觀察與遠見。」劉家豪表示,立足於此看見世界,可說是藝術家與經營者對於台北101 共同的期待。

除了以上作品,讓多數遊客留下深刻印象的, 想必是具濃厚紐約氣息的《LOVE》。 《LOVE》出自於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印第安那(Robert Indiana)之手,在美國紐約、上海、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各國城市的熱鬧街區,也可見到同系列的雕塑作品。《LOVE》以作品本身傳遞世界共同的語言──「愛」。愛,跨越東西文化的差異、跨越不同族群、也跨越了國際的藩籬。這樣與世界開放交流的姿態,也正是台北101 的期許。

同樣出自於羅伯特.印第安那之手,一樓的入口大廳的《1-0》,更將台北101 對於世界的觀點延伸出更全面的解釋。《1-0》的10 個阿拉伯數字,代表人從出生、成長到凋零的生命循環,也象徵金融中心數字交易的實質行為。這些色彩鮮豔、造型鮮明的數字,演繹出十進位的循環感,同時也和台北101 的名稱形成互文──台北101 之所以取名為「101」而不是「100」,其實就隱含著生生不息的循環之意。

德國藝術家蕾蓓卡.洪(Rebecca Horn)的《陰與陽的對話》,以中國傳統「陰」、「陽」概念,巧妙象徵著台北101接軌世界與台灣的特殊位置

國內藝術的大型舞台

除了邀集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台北101 也設置了許多國內公共藝術家的作品。位於台北101 四樓廣場,莊普的《世界之環》寧靜卻深刻地傳遞全球化對於台灣的意涵。環狀黑色花崗岩鑲嵌在陽光廣場地面,當自然光照亮上面白色的字樣,仔細一看,這些字樣刻鏤著全球知名都會與無名鄉鎮。在這個環狀上,各個城鎮名稱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尊卑、沒有排序,藝術家隨機的選取與排列,揭示出一種互為邊緣、也自成中心的姿態。隨著陽光角度的變化,《世界之環》像是一扇通往各地的任意門,將世界約分為平面的向度。觀眾置身於此,幾乎能夠忘記時光的速度與流動,從中反思全球化對我們的影響。

「台北101 大部分的公共藝術作品,都是在前期的時候建置完成,但隨著時間過去,台北101 仍然持續利用現有的素材進行創新,從中衍伸出不同的公共藝術。」劉家豪特別介紹,近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位於廣場上的《無限生命》。2012 年,台北101 的電梯進行維護,將電梯汰舊換新,卻留下一批電梯鋼纜。這些鋼纜總長達480 公里,過去累計乘載660 萬人次,以每分鐘1,010 公尺的速度,將人們送上台灣最高建築的頂樓觀景台。這些功不可沒的電梯鋼纜,除役之後卻不知道該如何再利用。

這批汰除的鋼纜吸引到台灣藝術家康木祥的目光。平時以木雕見長的康木祥,對於這批鋼纜有著特殊的期待,台北101 也決定將其交由康木祥發揮創作。對於康木祥而言,這些鋼纜乘載過如此多的乘客,是許多人寄託性命的生命之索。他決定賦予這些鋼纜完全不同的形象,以柔克剛、將堅硬的質地轉為柔軟的視覺線條,展現生命的韌性與豐富。經過了一年半的製作,《無限生命》正式完工。「所有的人都對於康老師的技藝感到非常驚訝。」劉家豪提到,經過藝術家的巧手,鋼纜不只是鋼纜,而是成為將台灣人的溫情重新串聯在一起的媒介。

台灣藝術家康木祥將台北101的電梯鋼纜創作出《無限生命》,展現生命的韌性與豐富。

串聯國際的藝文外交

《無限生命》完工後,台北101 持續將淘汰的鋼纜交由康木祥創作。由於最近適逢汰換期限,台北101 與康木祥又完成了數個大小不一的作品,預計將於今年五月送抵紐約,不久就會在人潮洶湧的時代廣場亮相展出。「對於高樓大廈林立的紐約而言,用電梯鋼纜製成的作品一定會勾起他們特殊的情感。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對於台灣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行銷。」劉家豪提到,這些作品未來也會擇一永久設置在台灣駐美的代表處,象徵台灣堅毅、生生不息的精神,作品中跨越國界的情感,更成功促成藝術外交的目的。

藝術不僅具有展示功能,展示藝術品的空間,也能成為人際與國際的交流平台。三年前,台北101 收回原本出租設為咖啡廳的空間,重新打造成Gallery 101,作為台北101 提升台灣藝術與文化的基地。「我們在這個藝廊不收門票,讓所有出入的人潮都能夠輕易地走進其中,感受藝文氛圍。」劉家豪提到,由於藝廊位於一樓出入口附近,極容易吸引人潮關注,久而久之,Gallery 101 已經成為藝術家開展的必爭之地。

「不僅是國內的藝術團隊,很多外交上的藝術交流也希望以這裡為舞台。許多國家的駐台代表處,都積極爭取這裡作為展覽空間。」劉家豪開心地表示,台北101 對藝術的貢獻已經從單方面的展覽,轉變為具有藝術外交意涵的交流空間。而這些來自國外的多元展覽,也能回饋到建築物本身,成為提升內部文化創意的力量。「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平台,也增加人們接觸藝術與文化的機會。利用穿透式的空間,保持自由流暢的動線,讓參觀者能自然地將作品意涵內化成個人涵養。」劉家豪說道。

「台北101 不僅有外在的高度,內在也是一個充滿豐富意涵的空間。」劉家豪最後說道,對於台北101 而言,藝術品無疑是自身深度的展現。藝術的形式是可以非常多元的,除了靜態的裝置之外,台北101 也希望在公共藝術的領域中,挖掘不同語言和表現方式,持續為台灣與國際的公共藝術,寫下更精彩的故事與傳奇。

《 延伸閱讀 》
  • 2018 BASELWORLD珍藏美麗新境界
  • Fogo Island Inn世界邊境的孤島建築探秘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